發布時間:2021-03-01發布者:點擊次數:988
被譽為巴西“皇冠上的寶石”的全球鐵礦石巨頭淡水河谷(Valeof Brazil,簡稱Vale)與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政府等相關部門簽署協議,就2019年1月發生的布魯馬迪紐潰壩事故,向當地政府和社區賠償約377億雷亞爾(約合69億美元)。
賠付69億美元或為米納斯吉拉斯州與淡水河谷的折中協議結果
記者了解到,淡水河谷與米納斯吉拉斯州的談判持續了4個多月。在2020年11月,米納斯吉拉斯州州長曾拒絕了淡水河谷提出的約210億雷亞爾(39.7億美元)的和解方案,提出要求賠償546億雷亞爾(103億美元),費用包括搬遷以及幸存者和受害者家屬遭受的心理傷害。此次,協議的最終賠償金額為69億美元,接近米納斯吉拉斯州與淡水河谷雙方所提賠償金額的中間值,或為二者協商后達成的折中結果。最終達成的賠償金額雖低于州政府最初提出的數字,但仍是巴西有史以來企業因生產事故賠付的最高金額。
“這是巴西歷史上額度最大的協議。淡水河谷的妥協是一個里程碑,這是一場對抗有罪不罰現象的勝利,來之不易。長期以來,礦業企業的權力往往超過相關政府部門,有罪不罰現象時有發生,如今這一切需要有所改變了。”米納斯州政府秘書長近日表示。
2019年1月25日,淡水河谷位于米納斯吉拉斯州布魯馬迪紐市的一座礦壩潰壩,造成超過270人死亡,至今仍有11人失蹤,成為巴西史上最嚴重安全事故之一。
當地媒體報道,礦區共有427人,潰壩帶來的泥漿和垃圾席卷了布魯馬迪紐市和附近的其他村莊。尾礦內貯存的廢料和水形成泥石流,潰壩后沖毀礦區辦公設施和附近社區。據路透社報道,遭沖毀區域寬大約150米,綿延數公里。
據CNN當時報道,這座堤壩內的采礦廢料約有1230萬立方米,流出的泥漿和有毒物質大部分流入圣弗朗西斯科河(the Sao Francisco Rive)的支流帕勞佩巴河(the Paraopeba River),尾礦壩決堤事故對周邊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損害。
涉多起礦難事故,淡水河谷表示將全力補償
淡水河谷當天發表公報說,根據協議,公司將向事故中受影響的城鎮及受害者提供現金補償,并資助當地恢復被破壞的環境并推動民生工程建設。
據悉,近70億美元賠償金將用于受害者賠償、受災區域重建、就業崗位恢復、環境修復、水質改善、地鐵公路建造、醫療條件改善等。不過,近日有受害者家屬代表抗議稱,事故受害者方面并未得到參加談判的權利。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成立于1942年6月1日,是全球第一大鐵礦石的生產商和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陸最大的采掘業公司,主營金屬冶煉和采礦業,是巴西最大的物流企業之一。然而,2019年1月的礦難卻不是淡水河谷近幾年來的唯一事故。
2015年11月5日,淡水河谷和必和必拓50:50平股建立的合資公司Samarco,位于米納斯吉拉斯州馬里亞納市附近的Fundo鐵礦石尾礦壩發生決堤潰壩事故,致19人死亡,最終造成6000萬立方米廢料泄漏。
2015年的潰壩事件影響了里約多西河流域(Rio Doce River Basin)成千上萬人的生活環境,使得25萬人無法正常飲用水。大約有6000萬立方米的污染物進入河流,最終流入大西洋。
幾年間,多起礦難事件將淡水河谷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協議公布當天,淡水河谷首席執行官愛德華多·巴爾托洛梅奧表示:“淡水河谷將全力補償布魯馬迪紐潰壩事故造成的各種損失,并將致力于推動公司所運營地區的民生建設。”
為挽回信譽,淡水河谷瞄準碳中和目標?
信譽危機當前,淡水河谷急需找到出口。1月,淡水河谷邁出了剝離煤炭業務的第一步。
1月20日,淡水河谷宣布,與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下稱“三井”)簽署了一份意向性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有序推動三井從莫阿蒂澤煤礦和納卡拉物流走廊退股。
淡水河谷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和球團礦生產商以及最大的鎳金屬生產商,在巴西及世界其他地區運營著大型物流系統,包括鐵路、海運碼頭和港口,還擁有一座物流中心,支持鐵礦石的全球配送。其中,納卡拉物流走廊就是由淡水河谷公司投資建設的一條重載鐵路,位于莫桑比克境內,起點位于太特省莫阿蒂澤礦區,終點為納卡拉港口。
圖片源自:淡水河谷官網,www.vale.com
在過去15年,淡水河谷與莫桑比克和馬拉維政府合作開采莫阿蒂澤煤礦,并開發912公里長的納卡拉物流走廊,以服務煤炭運輸。
淡水河谷方面稱,在完成收購相關流程后,淡水河谷將啟動煤炭業務的剝離工作。屆時,淡水河谷將在維持莫阿蒂澤煤礦和納卡拉物流走廊運營的前提下,尋找對這些資產感興趣的第三方。
淡水河谷方面強調,作為淡水河谷剝離煤炭業務的重要一步,此次意向性協議的簽署符合公司的資本配置原則和簡化產品組合的目標,同時將強化公司對《巴黎協定》做出的承諾。
淡水河谷表示在盡責尋找煤炭業務投資者的同時,會繼續支持項目達產。公司預計,在莫阿蒂澤煤礦持續推行的新開采計劃和煤炭選礦廠的兩項新運營戰略將達成可持續性成果。新開采計劃要求優先開采品質更佳、剝采比更高的礦體,以期提升產品組合品質,同時降低成本。
早前,在2020年5月12日,淡水河谷也曾宣布將投資至少20億美元,旨在到2030年年底前實現直接和間接的絕對排放量減少33%。淡水河谷擬通過這一計劃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那么,走“碳中和”這步棋能否讓淡水河谷重塑企業形象、挽回信譽危機?讓我們拭目以待。
新聞銳詞
什么是“尾礦庫”和“尾礦壩”?
“尾礦庫”是用于貯存礦山進行礦石選礦后排出尾礦的場所。礦山在開采過程中會將礦石中有用的組分回收作為產品。以鐵礦為例,有用的組分主要是Fe3O4或者Fe2O3,剩下的不可回收的脈石就是尾礦。尾礦庫分為濕排庫、干堆庫兩種形式,鐵礦以濕式選礦為主,最終的尾礦以礦漿的形式排放到尾礦庫中堆存。尾礦潰壩多發生在濕排庫當中,而且一旦發生潰壩,危害巨大。為避免污染環境,多數國家規定禁止礦山尾礦任意排放,尾礦庫需要經過選址、安全、環保論證后確定,一般會根據地形選擇合適的山谷,谷口筑壩,沒有山谷地形也有平地四周筑壩的做法。
“尾礦壩”是攔擋尾礦和水的尾礦庫外圍的構筑物。尾礦壩的壩址選擇也要綜合考慮水文地質條件、施工條件、庫容量等多方面因素確定。尾礦壩的筑壩方式主要有上游式、中線式、下游式和一次筑壩等幾種形式,其中以上游式筑壩最為普遍。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