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10發布者:點擊次數:766
“ 幾種植物搭配組合,就能制作出外觀和口感都能以假亂真的‘肉’。你不想嘗嘗嗎?”
家住北京的小陳略顯興奮。作為一名酷愛獵奇的“90后”,他平日喜歡在課余時間尋遍京城新奇美食,再把經歷制作成短視頻,和網友分享。
這天,他要去體驗宜家家居IKEA近期推出的新款“植物肉”。據宜家介紹,這款“植物蛋白肉丸”的主要蛋白來源為黃豌豆,此外加入了燕麥、土豆、洋蔥和蘋果等食材。
“其實之前宜家也推出過植物肉丸,但是這一次,據說口感和觀感都幾乎和真正的肉類別無二致,所以我很好奇味道究竟如何。”小陳說,“所以,11月底一上市,我就想趕緊來嘗嘗。”
“網紅”植物肉,好吃嗎?
記者隨小陳來到位于北京西紅門薈聚商場的宜家餐廳。餐廳門口,植物肉海報格外醒目。
在周末就餐高峰期,記者觀察的30分鐘內,有四五人購買了植物肉。
“我們是抱著嘗鮮的心態來的。”餐廳里,一位帶著孩子的女士對記者說,“看到這款植物肉上市的新聞,想帶寶寶來嘗嘗。我覺得,口感還不錯,要是不說這是植物做的,我可能分辨不出來,但仔細嘗,還是有差別。”
記者體驗發現,植物肉丸的外觀和普通肉丸別無二致,吃起來也有肉類獨特的香味,嚼感雖與真正的肉有細微差別,但整體味道已經和肉類非常接近了。
“我之前很喜歡這里的肉丸,想讓我父親嘗嘗,但他是個素食主義者,所以這款植物肉一出,我就帶我爸來了。”記者鄰桌的一位女士說道。
當被問及口感體驗時,這位女士的父親評價道:“比一些素肉好吃。”
在滿足味蕾的同時,避免大量食用肉類帶來的超重、肥胖、高血壓等健康問題——植物肉誕生的初衷,是讓“無肉不歡”和“健康飲食”得以共存。但現在,植物肉似乎成了新晉“網紅”,令許多食客包括非素食主義者們爭相嘗試。
在超市、食品店,植物肉的身影越來越多。利用分子技術制成的非畜牧養殖“肉”,加入一些著色劑和調味劑,成了吃起來像動物肉的植物蛋白肉。
由于人口基數和肉類消費量龐大,中國市場是植物肉產業相當看好的潛力市場。以宜家為例,宜家美國餐飲主管克里斯塔·波爾(Krista Boyer)曾對媒體表示,到2022財年結束,宜家計劃其餐飲銷售額的20%都由植物基產品組成。
植物肉vs動物肉,哪個更有營養?
與動物肉相比,植物肉的“先天優勢”似乎很明顯。它含有植物的膳食纖維,而且完全沒有膽固醇。
比起傳統的素食,植物肉里又添加了更多的營養素,比如鐵、鋅、煙酸、核黃素等。
這樣看來,植物肉,似乎是注重健康飲食的肉食主義者和素食主義者共同的福音。
“有了植物肉,吃素也可以很講究,一點也不將就。”有網友評論道,“質地、風味、外觀、口感,我全都想要。”
但是,植物肉也并非“渾身都是寶”。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蔣卓琴對媒體表示:“理論上,植物肉的脂肪少了,用植物蛋白替代,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想達到牛肉和羊肉的味道,添加的調味料就有問題了,天然的食品多樣化搭配,才是有利健康的。”
植物肉與真實肉類相比,添加劑更多,屬于精加工食物。市面上不少植物肉鈉含量過高。根據香港消委會檢測,六成香港本土的齋肉(植物肉)都存在高鈉、高脂的情況。
此外,植物肉的蛋白質含量雖然高,但其人體吸收率還是低于動物蛋白的。動物蛋白的構成與人體的蛋白類似,提供的氨基酸種類也是人體必需的,因此在消化率和質量上,優于植物蛋白。
值得一提的是,植物肉目前的價格也不算便宜。以宜家為例,在食品屋零售的袋裝植物肉丸價格為39.9元,高于32.9元的經典款肉丸。而國內一款220克的植物肉餅售價66元,同等重量的牛肉餅價格則在30元左右。
肉類“新貴”,有多環保?
雖然做不到在營養成分上對真正肉類的“完全碾壓”,但近兩年,植物肉的熱度可謂居高不下。
今年以來,肯德基、星巴克等品牌相繼推出植物肉食品。就在上個月,麥當勞宣布,將于2021年推出植物肉全新產品線,新品品類將包括漢堡、雞肉替代品以及早餐三明治。
而在國內,本土品牌的植物肉產品也不斷邁入市場。大潤發、歐尚、盒馬鮮生等超市門店,以及天貓、美團等電商平臺上,植物肉制成的水餃、春卷和肉餅等速凍食品,已經上架銷售。
《2020人造肉中國趨勢洞察》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86%的消費者已經或將改變肉制品消費習慣,其中有21%的消費者有逐漸用其他蛋白質替代動物肉制品的想法,而47%的中國消費者愿意在中式風味的餐館中選擇植物肉。
植物肉,似乎已然成為肉類“新貴”。那么,這種單純以植物原料制作的食品,是否環保呢?
據統計,畜牧業是溫室氣體和氨氣排放的重要來源。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14.5%溫室氣體排放來自牲畜,其中牛最為突出。
除此之外,即便不考慮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每公斤牛肉的養殖和生產就會產生67.6公斤的二氧化碳。而每公斤大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公斤-4公斤不等,足足有幾十倍的差距。
吃植物肉,確實能助力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根據聯合國發布的報告,人類若想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調整飲食結構也是重要一環。減少肉類攝入,增加蔬菜攝入,從而減少因土地資源、牧草肥料等消耗帶來的碳排放。
以美國為例,用植物性食品代替肉類,每年可以使國家節約2900萬公頃左右的耕地、30億千克的氮肥,減少2800億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可見,即便植物肉產業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如進一步優化營養成分、壓縮成本、提升口感等,但不可否認,植物肉的誕生是種創新,為消費者提供了新選擇。
那么,你愿意為了環保,選購植物肉嗎?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