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機械產業未來10大趨勢
日期:2021/6/20 來源:鐵甲工程機械網
身處變化之中,提前看到未來,提前布局未來,對每個參與者而言,都至關重要。
站在2021年展望今后,中國工程機械產業正在涌現哪些趨勢?
這些變化又究竟如何作用于未來?
趨勢一:未來10年,中國制造商登頂全球
2021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榜單上,中國有3家工程機械制造商進入前五。
從國別銷售額看,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入榜的11家中國制造商,銷售額為504.81億美元,占50強銷售額的26.48%。
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的崛起,背后是各方面綜合實力的提升。
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在質量、性能和技術上,和多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與此同時,在中國市場,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也迎來又一波紅利。“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下,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容量、增長空間等,都被推至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在全球越來越多海外地區,不僅是“一帶一路”市場,在歐洲、美國等地,中國企業的海外布局日臻完善,目標市場推進逐步深入。
國內國外市場“兩手抓、兩手硬”的發展勢頭下,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在全球的地位和排名突飛猛進。新一屆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榜單上,徐工挺進三甲,位列第三;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位列第四和第五;柳工排名第十五,鐵建重工排名第三十位。
未來10年左右,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將登頂全球。
趨勢二:全球市場,中外制造商直面交鋒
最近五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中外制造商一改過去在高端、中低端兩個“平行市場”各自為戰、互無交集的狀態,開啟了正面交鋒、直面競爭的新局面。
未來,隨著“中國產品流派”的形成和日漸強大,隨著中國制造商全球化戰略深入以及中國企業海外布局逐步完善并進入收獲期,中外企業必將在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展開更直接的交鋒;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的優勢也會在世界全面釋放。
趨勢三:綜合型制造商頭部效應明顯,格局基本穩定
中國工程機械產業,格局最先穩定的群體,一定是綜合型制造商陣營。
2021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榜單上,11家進入50強的中國制造商中,包括徐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和柳工在內的綜合型制造商,銷售額集中度達到了88.42%。
“強者更強”、“大者更大”的馬太效應更加明顯。一些專業化制造商寄望通過產品多元化拓展,躋身綜合型制造商隊列,幾無可能;而即便綜合型制造商格局生變,也只是綜合型巨頭之間的位次變動。
趨勢四:細分領域格局未穩,仍存變數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除了混凝土設備之外,其他所有細分領域,格局都存在變數。
混凝土設備市場為何是個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全球混凝土設備產業頂級資源,若干年前就被中國企業收入麾下—目前,無論是產能還是銷售額,中國混凝土設備行業在全球的占比都超過9成。可以說,中國混凝土設備行業的格局,就是全球混凝土設備行業的格局。
除此之外,中國工程機械產業任何一個細分領域,格局都存在變數。
比如起重機領域,一方面,中國制造商已經開始“正面對剛”穩坐全球霸主地位已久的利勃海爾;另一方面,隨著本土品牌實力的全面提升,以往的中外競爭正在變為中國企業之間的比拼。此外,從起重機行業細分領域看,無論是塔機,還是履帶起重機,亦或輪式起重機,近年來各個企業均是大動作不斷,市場份額隨著新產品推出、市場促銷強度等頻頻出現波動。
再比如新興行業—高空作業設備、破碎篩分設備等領域,正在成為綜合型制造商相互搏擊的新舞臺—由于徐工、中聯重科、臨工等綜合型企業的進入,正在加速其中格局的變化。
趨勢五:贏在系統解決方案
大企業橫向搭建多元化的產品平臺,專業化企業在垂直領域不斷延展,二者異曲同工的是打造更完善的“客戶系統解決方案”—而這也被公認為制造商贏在未來的關鍵。
這其實也是終端用戶的需求所在。市場不斷發展,行業不斷成熟,工程項目更加復雜的背景下,終端用戶都越來越看重“一條龍采購”、“一站式解決方案”,而相比有完善產品線、靈活產品組合的企業,產品線單一的制造商,發展空間受限。
在提供解決方案上,綜合型企業不用多說,而專業化企業大多是那些不被外界熟知的隱形冠軍—比如南方路機。
專注“拌和”領域20余年的南方路機,通過和美國特雷克斯、日本壽技研等企業的合作以及垂直整合,成為覆蓋砂石料制備、攪拌全產業鏈的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趨勢六:中國挖掘機制造商的加速分化
近兩年,中國挖掘機市場增長再創歷史新高。而每次火爆的市場以及其中激戰,都會催生出一批“強中更強”的企業,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參與者掉隊或出局。
這一輪市場高潮中,除了勁旅三一、徐工、柳工、臨工繼續高歌猛進外,重裝上陣的中聯重科亦表現不俗,2020年其挖掘機銷售額超越同城對手山河智能,成為中國挖掘機市場本土5強陣營中的一員。
相比國內企業的齊頭并進,國外制造商則稍顯落寞。雖然在中國式產品、中國本地營銷策略上,外資已經有所動作;但真正適應中國的改變和創新,不僅需要時間,也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做到。
趨勢七:用戶品牌選擇依舊未穩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格局的變動,最大的變數來自于終端客戶。
盡管經歷多年快速發展,但總體上,整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仍然充斥著為數眾多的新客戶、初級客戶、非專業客戶;據 CCM預測,這個比例不會低于30%。這些新客戶有著明顯的特征:品牌選擇不固定,品牌忠誠度不高。即使是專業的大客戶,老客戶,其品牌忠誠度也遠低于發達國家市場。
正是上述原因,決定了在任何一個細分領域,制造商之間“終端客戶”的爭奪,還遠未停止;要長久留住客戶,不斷提高客戶忠誠度,制造商任重道遠。
趨勢八:租賃風口來了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租賃之風一陣緊過一陣。
在主機制造商端,租賃業務正在成為很多企業的常規經營項目。前有徐工、臨工,或是成立擁有企業背景的租賃公司,或是采用合作、入股等方式構建租賃業務板塊;后有柳工收購全球最大的設備租賃商—赫茲在中國的業務。
不僅國內制造商有所動作,國外巨頭們在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在租賃業務上也有實質性動作。比如卡特彼勒,比如日立建機。
代理商端,已經邁開步伐的企業也不在少數。卡特彼勒代理商利星行,2019年初在雄安成立租賃服務中心。對于任何向綜合型服務商轉型的代理商而言,顯然“租賃業務”是其中關鍵的抓手之一。
終端用戶群體中,“租賃+施工”一體化的專業企業,數量和規模都在迅速增長。最具代表性的是,在中國起重機用戶群、中國高空作業設備終端客戶群體中,前者的租賃的滲透率高達70%-80%,后者則已經超過90%。而據業內相關人士預測,未來5-10年,在傳統的挖掘機、裝載機產品上,中國市場的租賃滲透率也會達到40%左右。
顯然,租賃是各方早已意識到的下一個行業風口。
各方共同行動下,租賃業務被引爆的日子,越來越近。
趨勢九:新技術“超車”
全球工程機械產業,中國制造商正在繪制一張通往行業巔峰的路線圖;而電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無疑是這場登頂、超車中的關鍵一環。
在傳統工程機械時代,中國制造商是跟隨者;但在已經到來的智能化、數字化、電動化設備時代,中國企業是引領者之一。
悉數中國工程機械領軍企業,都在智能化、數字化、電動化技術上,連點成線—系列產品不斷推出,并投入應用。
在這場潮流中,全球工程機械產業都看到了本土制造商在一系列新技術上的“中國邁進”、“中國速度”。
每一場技術變革、升級都會產生巨大的“市場虹吸效應”;隨著市場影響力和份額的提升,中國企業反超全球巨頭的日子,已經到來。
趨勢十:供應鏈重構,新一輪“內嵌”
近年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主機制造商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進入2021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榜單的11家中國企業中,前3家的銷售額集中度高達81.49%,前5家的銷售額集中度高達91.39%。如此高的集中度,勢必會推動核心供應鏈,向領軍主機制造商集中。
此同時,中國工程機械產品高端化、大型化、電動化、智能化,排放標準升級,以及行業產品結構的變化等,都會讓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的供應鏈體系發生重大調整。此外,隨著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加速走向海外,中國工程機械核心配套體系也不斷升級。
諸多因素作用下,中國工程機械核心配套體系必定發生一場歷史性的重構。真正具備技術實力、綜合解決方案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配套企業,將利用這個時間窗口,深度“內嵌”到主機制造商的核心供應鏈體系中。
“供應鏈重構”之外,中國本土零部件制造商的崛起,也在引發一場“核心配套體系從國外品牌到國內品牌的切換”。